莫让“光”为摄影减分
ccj http://www.gmw.cn 2008-12-05 13:30:19 来源:摄影吧
0
  新学摄影的人容易产生这种误解,闪光灯就是在光线昏暗的时候拿出来打打光的。买相机的人越来越多,为相机配置闪光灯的人却相对少得可怜。

  事实上,仅仅满足于使用内置闪光灯,或者不懂得如何使用闪光灯,常导致拍出的照片带有“惊悚”效果:人脸上产生光斑,看起来满面油光;被摄体光滑的表面产生刺眼反光;内置闪光灯让被摄对象变成红红的“兔子眼”;背景一片漆黑,只有镜头前的人像突兀地冒出来……

  列举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,即便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,我们对于闪光灯的态度也应该有所改变———有好的相机就应该配备好的闪光灯,而就算使用内置闪光灯,也要讲究技巧。

  灯头避免直射被摄体

  应将闪光打在白色天花板或者白墙上,利用反射定律(入射角等于出射角),估算出反射光线的落光位置,使光线通过反射后能够正好落在拍摄对象上。这样制造的光线柔和自然,表现人物更加生动、质感。

  这一点专用闪光灯更容易做到,因为专用闪光灯可以上下左右扭动,对准不同角度。而内置闪光灯只能正对前方,因此要让内置闪光灯改变照射方向,需要耍一点“小花招”,譬如将绵纸遮到闪光灯前,让光线分散而显柔和。

  如果没有白墙,也可适当利用柔光罩、反光板。

  光线充足也需要闪光灯

  人们往往有误解,当在光线充足的时候拍摄人物或物体时,就不需要用闪光灯了。其实答案不尽如此,有时候正因为光线充足,才导致明暗对比强烈。比如拍摄侧光或逆光的近景和人物活动特写,这时逆光的人脸会显得一团漆黑,或者人像鼻子下的阴影会格外突出,这时需要开启闪光灯以减轻阴影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使用闪光灯做辅助光,其强度不能超过主光,一般低1至2挡为宜(可以在闪光曝光补偿中调节),这样画面才显得逼真、自然。

  暗环境下要使用“防红眼”

  在暗环境下,人的瞳孔会张开得很大,闪光灯发出的光线会通过瞳孔照射到眼底视网膜上再反射回来,由于人的视网膜是红色的,反射回来的红光被记录在照片上,就形成了“红眼”。许多相机提供了防红眼方式,它的原理是在快门开启之前,闪光灯先进行一次预闪,待眼睛的瞳孔收缩后再开启快门,同时闪光灯正式闪光,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红眼。所以我们在暗环境下拍摄人像时,一定要开启防红眼功能。

  3米———闪光灯与被摄体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3米。超出这个距离,闪光灯不仅不能照亮被摄体,还会让被摄体也变成漆黑的背景。

  5-6张———拍摄前应通过降低闪光灯的功率输出,让它的光线最大限度接近环境光。为此应当拍摄测试照并逐步为功率降挡,这样的试拍可能需要拍摄五六张。

版权声明: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[责任编辑: ] [字体: ] [打印] [关闭]
发表评论

会员名:   密 码: 论坛会员注册 查看评论
请您文明上网、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。
关于我们 - 版权声明 -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:cnpressphoto@gmw.cn
京ICP备19055723号  Copyright ©cnpressphoto.com